那么,“好差評”制度是什么?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渠道給政府打分呢?如果給了差評,會有反饋嗎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為什么要評?
“奇葩證明”、“我是我”、“我還活著”、循環證明、重復證明……群眾和企業在辦事中的“奇遇”暴露出政務服務存在的一些不足。
為解決上述問題,全面及時準確了解企業和群眾對政務服務的感受和訴求,接受社會監督,有針對性地改進政務服務,提升政府工作效能,優化營商環境,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,2019年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首次明確提出,建立政務服務“好差評”制度,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判。2019年12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建立政務服務“好差評”制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意見》。
老百姓說好才是真正的好,建立“好差評”制度也說明政府更加務實。這既可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動各級政府增強服務意識,轉變工作作風,切實轉變政府職能,體現了堅定推進打造陽光政府的決心和意志,還可以通過建立制度,對政務服務、對政策落實形成有力的監督、督促機制,有助于把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便民服務措施真正落到實處,讓人民群眾享有獲得感。
評什么?
各級政務服務機構(含大廳、中心、站點、窗口等)、各類政務服務平臺(含業務系統、熱線電話平臺、移動服務端、自助服務端等)全部都要開展“好差評”。同時,每個政務服務事項均可評價,每個政務服務機構、政務服務平臺和人員都接受評價。
簡單來說,只要是咱們在政府部門辦的事項都可以評價,對每一個辦事人員都可以打分。
按照計劃,2020年底前,政務服務“好差評”制度體系要全面建成,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“好差評”管理體系也要建成。
怎么評?
線上線下全面融合,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覆蓋、評價對象全覆蓋、服務渠道全覆蓋。每個辦事企業和群眾都能自愿自主真實評價。
評價方式有:現場服務“一次一評”、網上服務“一事一評”、社會各界“綜合點評”、政府部門“監督查評”。
評價一般設置“很好”、“好”、“一般”、“差”、“很差”或“非常滿意”、“滿意”、“基本滿意”、“不滿意”、“非常不滿意”五個等級,后兩個等級為差評。
以北京為例,在各級政務服務場所的辦事窗口設置評價器或評價二維碼,方便企業和群眾自主評價,實現現場服務“一次一評”;在各類政務服務平臺設置辦事評價環節和評價功能模塊,方便企業和群眾即時評價,實現網上服務“一事一評”,沒有及時作出線上或線下評價的企業和群眾,可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補充評價。
評后如何反饋?
收到差評和投訴后,按照“誰辦理、誰負責”的原則,由業務辦理單位第一時間啟動程序,安排專人回訪核實。對情況清楚、訴求合理的問題,立行立改;對情況復雜、一時難以解決的,建立臺賬,限期整改;對缺乏法定依據的,做好解釋說明。核實為誤評或惡意差評的,評價結果不予采納,并通報同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。核實整改情況要通過適當方式,及時向企業和群眾反饋,確保差評件件有整改、有反饋。做好差評回訪整改情況記錄,實名差評回訪整改率要達到100%。
在四川,對“差評”問題,要及時回應企業和群眾關切,對存在的問題要立行立改,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短時間內解決的,應研究提出解決辦法,并在15個自然日內回復;對已辦結的“差評”問題,要開展電話回訪、復核和滿意度測評,確?;貜吐蔬_100%、回訪率達100%。
另外,“好差評”制度也不全是主觀評價,各地根據要求制定了相應的服務標準和評價指標等。
政府部門做好服務是本分,服務不好是失職。服務事項千萬條,群眾滿意第一條。有了“好差評”,咱們辦事就少遇堵心事了。
“非常滿意請按1,滿意請按2,……非常不滿意請按5”……您有不同意見想法請留言哦!